天津科学馆的声学展区里,一组高低错落的金属管成了孩子们的乐园。这些管子长的 1.2 米,短的仅 30 厘米,管壁薄如硬币,游客用橡胶锤轻轻敲击最短的管子,旁边一根 1 米长的管子竟会嗡嗡作响,像在回应。这是声音共振的魔力 ,当敲击的管子振动频率与另一根相同,就会引发共鸣,即使不直接接触也能传递声音。
展区辅导员小马说,这些管子是用无氧铜管制作的,内壁打磨得像镜面,能减少声音在传播中的损耗。每根管子的底部都有微调螺丝,每月要校准一次,确保共振效果准确。有根管子曾因螺丝松动失去共振,技术员拧了半圈就恢复了,现在每次开馆前都会逐个检查。
互动区的地面画着脚印,提示游客站在指定位置敲击,避免身体挡住声音传播。有个小女孩发现,用手握住共振的管子,声音会突然消失,小马解释说 “手的振动吸收了能量”,孩子立马拉着妈妈试了好几次。家长们说,这装置让孩子明白 “为什么空房间说话会有回音”,比课本上的文字好懂百倍。
装置的金属管怕潮湿,梅雨季时会用干布擦两遍,再打开除湿机,防止表面氧化发乌。有次一个男孩用钥匙刮管子,留下了细小划痕,虽然不影响共振,但工作人员还是心疼了好几天,后来加了有机玻璃罩,既不挡声音,又能保护管子。现在每天都有几十组家庭围着这装置,敲击声和笑声此起彼伏,成了展区最热闹的角落。